為何企業要品牌化?品牌化是個過程,不是終點!(下)
- 柏男 沈
- 2022年1月2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近幾年來,『品牌』兩個字在各種產業不斷被提起,品牌設計、品牌規劃、品牌行銷、品牌......好像只要冠上這兩個字就很厲害、很不得了,但大部份企業主對這個詞彙的理解都很模糊,卻又冥冥之中意識到這件事需要做,究竟「品牌」是怎麼做成的?
⦿品牌定義
1.品牌是什麼
2.從市占率到心占率
3.心占率
⦿品牌化須知
1.品牌化需要時間
2.品牌化前置課題
3.找出關鍵基因&定位
⦿為何該品牌化
1.品牌=人
2.品牌=儲蓄,行銷=提款
3.品牌≠銷售
4.品牌≠設計
⦿小結
※
「品牌定義」與「品牌化須知」已在上篇中詳細解說,本篇主題為下半部份的「為何該品牌化」與「小結」。
※
⦿為何該品牌化
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,全面品牌化已成為趨勢,因為品牌化是提取品牌原有的潛在基因,將它從隱性變成顯性、再強調與深化,達到深植人心的效果。

1.品牌=人
品牌如果沒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性格,很容易就會被顧客忽略、忘記。而品牌的獨特性格取決於你的品牌定位,也就是你(品牌)與其他人(競爭品牌)的差異點。
它具備了關鍵的基因、有著獨一無二的性格,更要能夠與人溝通、展現自我;在社群中,品牌也要以「人」的身份與粉絲交流,使品牌與顧客顯得更沒有距離感、貼近生活。因此我們認為品牌就像是一個人,處處都與人類相似。
如果以蘋果(APPLE)這個品牌作為範例,他可能會是這樣的:「喜歡讓與自己有關的一切都變得便利且合理,穿著打扮簡約又不失時尚感,個性上喜歡突破自我、不斷創新,他的座右銘是『Think different.』。」
瞧,品牌是否就像個人呢?

2.品牌=儲蓄,行銷=提款
品牌經營需要時間與金錢,請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、在顧客心中建立起的情感連結。因為要摧毀一個品牌只要一瞬間,任何一點不良影響都可能造成過去的努力白費,所以請重視且善待品牌:當企業提供品牌足夠的資源,它就會以長期且穩定的附加價值回饋你;但假使企業用短視近利的產品思維在經營品牌,那麼就別想讓品牌長久又有價值。
養成「將品牌化當作固定成本」的習慣,就像定期存款,持續地為品牌存入能量,品牌的價值就越高;相對地,當你利用品牌做「廣告宣傳、促銷、行銷、解決客訴問題」就是在提款,若無限度的提取品牌能量,你花費越多品牌能量,越容易透支品牌價值,最後會完全無法為商品帶來附加價值,正如《The Information》創辦人萊斯所說:「我依然相信,不依靠任何廣告而存活的商業模式更為安全,這樣能迫使你百分之百專注於提供給顧客的價值。」

3.品牌≠銷售
品牌不等於銷售、也不等於行銷,但這三件事是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的。品牌化能夠間接影響行銷與銷售,而行銷與銷售也能夠使品牌形象更立體、豐滿,若是三者之間都能互相配合、成為良好循環,品牌的基底也就能夠更加穩固。

4.品牌≠設計
品牌也不等於設計,它並不只是一個LOGO、一套企業識別系統(CIS),不過他們也都是品牌顯性載體的部份媒介。這些媒介是表現出品牌理念的具現化,藉由視覺呈現將理念傳達給群眾,塑造出明確清晰的品牌形象,使接收者可以以五感體驗的方式接受到「這個品牌的整體感覺」及「想傳遞的事情」。
⦿小結
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總結:如果要使企業品牌化,必須先找到使企業成功的核心關鍵因子,以此為中心向外發散、規劃,擬訂出最合適的發展方向,再延伸出包含行銷、設計、社群等等的後端計劃,如此才能使品牌保持一致的調性,讓往後對外的行為更有影響力。
為了要達到效果,長期性的規劃與執行必不可少,且品牌並非單方面、片面性的動作就可達成的,必須多管齊下、全方位的規劃執行,才能讓「品牌」豐滿起來,在持續累積、沉澱之下,真正在顧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,成為真正的「品牌」。
建立好的品牌化觀念只是最基本的,找出企業的品牌化關鍵因素是其重中之重,能為你後續的各種行動打底——具有品牌力及影響力的企業當然能有更高的區別度與競爭力。 凡事起於思維,開始即決定結局。
念頭一轉,即是你定義世界的時刻。
Comments